Hello! We are inBlooom!

我們是inBlooom印花樂美感生活股份有限公司,這裡呈現出我們的原創印花設計,以及我們的創作生活。
inBlooom works in pattern design, hand-printing fabrics, and unique creations. This is the blog to present our artworks and our life. Thanks for visiting :)



Wednesday, September 26, 2012

[樂學沙龍筆記] Pinkoi, 與設計師一起發動從網路到通路的溫柔革命(下)


Pinkoi是為了提供平台讓設計師能很快成功、打開設計師與品牌的能見度,透過網路很快鎖定並接觸你的顧客群。」這是Pinkoi的目標,但為了達成這些目標,Pinkoi團隊在這個平台上就必須做到除了「買賣」之外,更多的努力;這也是他們與大多數「購物網站」最大的不同,這不只是一個「台灣設計師主題」網站,而是一個「為台灣設計師而『設計』的網站」。專業資工的背景,讓他們在技術上能夠很準確地達成平台設計,除此之外,他們因為深入了解設計師與品牌經營的需求,因此提出了許多「企劃」--不只是商業性的行銷企劃,更多是包括「設計師教育推廣」、或「設計資訊(尤其是國外資訊)推廣」方面的企劃,比方說他們曾經辦過一場攝影教學的課程,教設計師們如何拍攝商品圖片,或是他們透過Facebook和粉絲分享最新的設計資訊、設計趨勢。

這些企劃乍看與網站銷售業績無關,但絕對與品牌定位與形象累積有關;這邊的品牌所指的不只是在Pinkoi裡的品牌們,更關乎「Pinkoi」這個網站品牌本身;當Pinkoi所發佈的訊息與活動都圍繞著「專業設計」的核心進行時,網站本身的品牌「專業度」也被建立了,並且帶來「信任感」與「認同感」,進一步強化「社群」與「影響力」... 這些都是Pinkoi作為一個具有獨特地位的設計商務平台所持續耕耘的。

也曾經有大企業希望合作、甚至入股,但他們後來發現,大企業、大品牌的思維和小眾品牌、獨立品牌的思維與發展方向是很不一樣的,比方說曾經有企業建議他們乾脆集資、將設計品量產,末端售價壓低,大量銷售,然後給設計者的抽成數抽對半(Pinkoi目前與品牌的抽成是九一,讓業界大老聽了都難以置信直搖頭),「但這樣不就又落入大眾市場與資本家獨大的循環中了嗎?小眾市場與設計的價值,在這樣的循環中就被抹煞了,設計者又落入相對弱勢的圈套裡。但Pinkoi的精神就是要讓設計師與品牌能夠獨立自主,進而凸顯小眾市場的價值。」


Pinkoi網站上到目前為止已有七千多個駐站設計師,一千多個品牌;在這眾多品牌中,有不少人是平常有一般正職工作,利用晚上或假日時間,透過作品在Pinkoi的販賣來實現創作理想的。甚至有些創作者是在這裡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過程,比方說有位手工包的設計師,在這上面一個一個慢慢賣出、累積品牌實力與經驗,到後來成為Pinkoi上相當熱門的品牌,甚至現在已辭掉原來工作,自己開業,追求全新的創作人生。
http://www.facebook.com/ilovepinkoi
與我們分享了這麼多Pinkoi正在做的事與他們的品牌經營心得,Peter也很開心地談到他們接下來的方向與計畫。以正在進行的「2012台灣設計師週(9/14~9/23)」為例,今年Pinkoi在攤位上做了一個創舉,做了一個「無人攤位」--整個展區只有牆上的產品圖片與QRcode,當參觀者喜歡這件產品、有興趣了解進而購買的人,就用手機掃描QRcode即可進入產品頁面。這相對於去年Pinkoi的「實體攤位」來說,更適合他們的「品牌」呈現與定位,「這也才是我們擅長做的事。」Peter說;能夠打破「實體」到「虛擬」之間的思考,進而發展「虛擬」的完整使用者經驗,這種思考我認為才是真正凸顯出了Pinkoi的品牌價值與方向。

「然後我們接下來還會設計app,在手機上就可以讓大家輕鬆地瀏覽、購買與串連。」
從電腦到行動網路、從創作者到消費者、從個人到市場... Pinkoi正透過網路在發揮實體買賣世界裡做不到的事--而這也才是一個好的設計商務平台所應該追求的目標;他們不是企圖用網路模擬實體的商業模式,而是創造一個只有網路才有的設計商業環境。

講座最後,我們開放問與答的時間,有觀眾問到Pinkoi面對客訴的處理,Peter苦笑著說:「這個嘛,設計師們大多不知道,我們往往是在第一線幫大家擋子彈的。不管消費者在哪個設計館買了東西,他們都會認知這就是『在Pinkoi』買的,因此有問題第一個找的就是我們;當然大部分的客人都還是很理性,但偶爾會遇到所謂『奧客』的情況... 打電話來劈頭就是罵,這時候同事大多會把電話直接交給我說『Peter,你可以的。』
曾經有位客人,下訂單的隔天就飛到上海,然後質疑我們為什麼沒有辦法像pchome那樣上午訂、下午到,他要送這件作品給客人當禮物,這樣還收不到東西要怎麼辦?我們就算覺得這樣的要求不合理,但還是盡力協助處理;東西隔天就送到了上海,郵資由Pinkoi負責,光郵資本身就比產品價值貴了三倍不只。
但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做?因為這就是我希望我們品牌所展現的專業精神;這位客人後來回台灣,寄了封信給我們,說他很感謝我們的用心處理,東西讓客人也很喜歡,他以後一定會再幫我們介紹更多朋友來。
當你的服務做到讓一個『奧客』也稱讚你的時候,我覺得我們的確做到了某種值得肯定的事。...雖然,內傷還是很重啦。」

講座之前,我都會和講者先有一段簡短的訪談與討論,確認演講內容;當時希望Peter分享的就是很少人會說給設計師們聽的事,關於一個平台、一個通路、一個幫你賣設計、比你了解市場、並幫你接觸市場的人,同時也是一個品牌創辦人,所要告訴設計師的事。
而Peter也確實給予了我們一場精采而完整的內容,但我更意想不到的是,在這段分享中,我也看到了一個「品牌」的成長與建立,Peter所告訴大家的,也是他們正在親身實踐的。
台灣的新興設計產業、文創產業、藝文品牌,我們都知道尚未成熟,但反過來看,同時也是正在往多元、成熟的路上邁進。

「我們都知道『目標』在那裡,我們都正往『那個方向』前進。」Peter不斷地重複這句話,表達對未來的想像與企圖。

我們也想往未來的「那個地方」前進,很高興在前進的路上有Pinkoi在這個領域與設計師一起努力;設計產業並非只靠設計師就可成立,它需要有許多對美學、對生活、對設計有感知,卻各自擁有各種不同專業的人們一起加乘,才能共同創造產業,並且成為大眾市場之外的,另一種代表多元生活價值的小眾勢力。

這一晚,Peter用充實而深刻的內容,填滿了我們的學堂小空間。

筆記上篇請見: